最近,贵州道真县一处4.8亿年前的晶花池被推上风口浪尖。招商考察团成员陈女士赤脚踏入保护池拍照,还理直气壮说是"政府允许的",这操作直接把网友整破防了。
要知道这池子里的钙化沉积物得用万年单位计算生长周期,专家说人体油脂和化妆品残留分分钟能让晶花停止生长,破坏根本不可逆。
这事儿最魔幻的是,明明当地连专业保护团队都没配备,却敢带人进洞穴搞商业考察。羊城晚报都看不下去了,直批管理部门连基本保护常识都不懂。现在全网都在问:
招商引资就能拿生态当垫脚石?某些地方是不是还活在"先破坏后治理"的旧剧本里?
要我说,发展经济不能总让自然遗产买单。
这次踩的不是水池,是生态红线和公众信任。听说洞穴已经紧急封闭了,但比封洞更重要的是封住急功近利的心态——别让今天的招商政绩,变成明天的生态欠账。
Powered by 九游号已被冻结能否找回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